【转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实施“六百工程”的通知
【文章来源:教育厅】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19】【点击量: 】
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省属中专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意见》关于“提高技能培养质量”工作部署,深化全省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结合实际,经研究,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六百工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聚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搭建发展平台,加强内涵建设,选树先进典型,放大示范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加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利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一批德技双馨、知行合一的全省职教名师和江淮技能大师,锻造一批深度融合的专业产业合作链链长,选推一批在线专业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创新典型案例,带动全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推动全省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走深走实。
五年内,在全省职业学校遴选认定100名江淮职教名师、100名江淮技能大师、100个产业专业合作链双链长、100门在线专业精品课程、100个课程思政经典案例、100个教学创新典型案例。
三、基本原则
——坚持铸魂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师成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定拥护者、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引领者。
——聚焦内涵提升。深化“三教”改革,切实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治本之道、长远之策。以教师能力提升推进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类型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聚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强职教资源与重大产业战略的匹配度、职业教育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度。
四、主要内容
(一)百名江淮职教名师培育工程
建立职业学校江淮职教名师培养培育选拔机制,强化师德表现,突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业务竞赛、教学成果、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贡献,引导职业学校对标培养,促进教师对标发展,推动教学改革。遴选认定100名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教学效果显着的教师,认定“江淮职教名师”,树立教师榜样,增强“头雁”效应,带动全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百名江淮技能大师培育工程
建立职业学校江淮技能大师培养培育选拔机制,强化“双师”能力,突出技能水平,围绕名师带徒、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攻关、技能推广、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交流等内容,引导职业学校培养、培育、引进高技能人才和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促进专业教师对标发展、带徒传技传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遴选100名素质优异、技能拔尖、技艺精湛、教学效果显着的教师,认定“江淮技能大师”,树立标杆,发挥大师效应,带动全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技能安徽建设。
(三)百名产业专业合作链双链长培育工程
建立产业专业合作链双链长培养培育选拔机制,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和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强化产教融合,突出校企合作,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徒培养、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教师企业实践、科技合作和企业职工培训等内容,引导职业学校与产业对接,打造一批对接全产业链的专业集群,在市域打造一批对接重点产业的专业群,加强群内专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接通。遴选100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三业”联通、“四链”接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学校和企业,认定“产业专业合作链链长”,发挥集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四)百门在线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建立职业学校在线专业精品课程培育建设遴选机制,强化专业资源库建设,突出在线开放共享,围绕职业岗位、职业标准、职业能力、项目任务、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在线开放等方面,引导职业学校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打造精品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遴选100门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资源丰富、开放共享、质量一流、效果良好的专业课程,认定“在线专业精品课程”,强化示范引导,发挥共享优势,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在线专业课程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数字化步伐。
(五)百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建设工程
建立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培育建设精选机制,强化立德树人,突出课程思政育人,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知行合一等方面,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教师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遴选100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示范性、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打造样板,示范引领,促进全省职业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同向同行,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六)百个教学创新典型案例建设工程
建立职业学校教学创新案例建设遴选机制,强化教学改革,突出课堂革命,围绕校企双元育人、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1+X证书制度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特色教材创编、教学方法创新、多元教学评价改革、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等方面,引导职业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师开展课堂革命,通过教师创新、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全员参与教学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高课堂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遴选100个方法独特、创新具体、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教学创新典型案例”,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促进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遴选程序
(一)申报限额
省教育厅分年度下达职业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实施“六百工程”项目遴选认定名额(每类项目中、高职学校各占50%,详见附件1)。2022年首批遴选认定名额每项40个(中职、高职各20个),各市、省直管县(市)和高等职业学校按下达限额等额推荐申报(具体限额另行通知)。其中高职江淮职教名师不再组织申报,从2022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的教学名师中遴选认定。
(二)遴选推荐
根据本通知中附件各项目遴选条件和要求(附件2-7),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向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属中专学校、广德市、宿松县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市申报),并提供相应材料,经市级遴选后,按照下达的申报限额,向省教育厅推荐;高等职业学校直接向省教育厅推荐;企业由合作职业学校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和各高等职业学校推荐申报项目分类进行评审,根据规定限额,遴选推荐培育项目。
(三)公布结果
省教育厅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遴选推荐的培育项目进行会议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确定培育项目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文公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六百工程”项目推荐及建设培育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三教”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专人负责,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严格遴选纪律。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公开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监督。申报材料必须客观真实,申报人(单位)需出具真实性承诺书。各级遴选推荐项目名单均需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省教育厅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严肃处理。经查实,属于个人行为的,取消当事人当届和下一届申报资格,并取消相关单位下一届申报资格;属于单位行为的,取消当届和今后2届申报资格。
(三)规范材料报送。各申报单位根据各项目附件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将申报资料纸质版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同步用U盘报送与纸质材料相同的Word和PDF盖章电子版文本。中等职业学校申报项目由市教育局遴选推荐统一报送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高等职业学校申报项目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各项目的具体遴选范围、遴选条件、申报材料等详见各项目遴选方案(附件2-7)。首批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中等职业学校项目
联 系 人: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张亚群
联系电话:0551-62826162;
电子邮箱:zhangyaqun199007@126.com。
2.高等职业学校项目
联 系 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任雯君
联系电话:0551-62831852;
电子邮箱:ahgj_sl@126.com
邮寄地址: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金寨路321号)
安徽省教育厅
2023年1月6日
上一条:无
安徽能源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5 www.longefu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8102950号-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淮海大道与文忠路交叉口东南角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2610538 62610539 (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610936 62610938 技术支持: 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