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好,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动力与安全学院欢迎您!

        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 发电成最有潜力领域

        【文章来源:】 【作者: 中国经济网 】 【发布时间:2016-06-20】【点击量:

        “十二五”后期,我国天然气消费在延续前几年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增速大幅下滑。这给正在快速发展的天然气产业链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消化在高油价时期签订的长期进口天然气?“十三五”我国天然气产业政策将会有哪些调整?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人士。

          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印发的《天然气“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2300亿立方米。

          事实上,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从2014年开始大幅放缓。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计算,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为18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远低于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增速达到历史低点。今年以来,这一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继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赵忠勋说,“十二五”前三年国内天然气消费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消费增速在2014年和2015年回落至个位,并持续放缓。

          “21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以至于很多可以利用天然气的领域并未得到充分开发。2014年以后,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下跌,扩大天然气利用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他说。

          随着天然气经济优势大幅削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气改油、气改煤的“逆替代”现象。“有些原本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的工业企业,已经逐步改成使用液化石油气。这些企业是经过数年辛苦培育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

          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在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为解决天然气短缺问题,三大石油公司在高油价环境下签订了不少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进口合同。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2015年,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普遍下降了20%左右。但在2015年11月国家将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降低0.7元/立方米后,进口气成本仍高于调价后的门站销售价格。

          “在市场需求整体萎缩的情况下,石油企业难以通过加大进口天然气来摊薄前期过高进口成本。”刘毅军说,国内页岩气、深海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更多转向以技术储备为主,放慢了商业化的步伐。

          据了解,随着一批LNG接收站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我国LNG接收站利用效率降低,接收能力过剩问题显现。

          发电是天然气发展最有潜力领域

          赵忠勋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依然有着较好的市场潜力。“下一步如何发展,取决于政府能否出台天然气利用的支持政策。”他说,比如在一些环境容量小的地区加大天然气的使用,充分发挥天然气发电对风电、光伏发电的调峰作用等。

          低油价对于天然气行业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此前表示,气价回落为我国开发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好的机遇。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发电。但国内气价依然较高,这使得天然气发电相对于替代能源发展依然受限。“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到底有多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与第一财经研究院日前在北京举办中国能源圆桌讨论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石油天然气企业、石油天然气贸易公司、城市燃气公司、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民间能源企业的代表,就中国天然气行业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会议主要关注当前天然气行业改革的进展和未来的改革路线图,力图为正在进行的天然气行业改革政策提供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发电是天然气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天然气发电在发达国家的比例普遍较高,而中国目前仍以煤电为主。随着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大,煤电在未来会逐渐被天然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取代。无论是天然气发电本身还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辅以天然气进行调峰,都会对天然气的发展提出很大的需求。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弃风”、“弃光”的形势依然严峻,基于风电和光电的不稳定性,要充分利用这两种能源。西方国家的经验是用天然气发电做基荷并在此之上进行辅助服务,因此,天然气发电在未来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有专家进一步指出,结合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天然气发电电价水平比光伏风电价格都高,不可能像欧美日等天然气主要用来发电,我们也不需要走他们的老路。结合目前电力市场情况,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具有更大的潜力,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天然气发电的关键还是经济性,但同时要警惕避免劣币淘汰良币,对于煤炭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环境标准进行约束。

          也有专家提到,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液化天然气(LNG)在车船等交通用能领域也有很大潜力。另外,随着城镇化发展,天然气在居民和商用领域的需求增长潜力也非常广阔,尤其考虑到目前只有不到40%的城镇人口在使用包括天然气、石油气和人工煤气在内的清洁气体燃料。

          实施“运销分离”、“网运分开”改革

          据悉,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有望于今年出台。“十三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如何发展无疑有待于整体改革的推进。专家表示,实施“运销分离”、“网运分开”是改革的有效路径。

          刘毅军说,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进入供应宽松期,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受现金流制约,将有更大动力优化自身资产,这都为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过低的气价、低速增长的市场预期,使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产业链上游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下滑,也使得加快实施产业链中游“网运分开”阻力加大。

          专家指出,总体来看,应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大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同时,应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推出调峰气价,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到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认为,实现“运销分离”的两大重要前提,一是要合理解决高价气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要解除目前石油公司天然气保供的无限责任。目前中石油的管道业务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LNG接收、天然气销售、管道运输三重业务尚未剥离。一个人可能同时是LNG接收站经理、天然气销售经理以及管道公司经理。虽然放开了直供用户单独议价,但是现在只有在物理直连的情况下才行,管网准入仍然是提高市场效率的障碍。要想实现第三方公平准入,就需要将管道运输业务从垄断企业的销售部门剥离开,成立独立公司运营管网业务,按照法律核定的标准收取合适的管输费用,既充分提高管道使用效率,使上下游企业有自主选择权,同时保障管道建设的继续稳步推进。

          有专家提出,在“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改革思路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有专家认为,管网是否独立已经不再是需要讨论的改革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管网独立的步骤和独立的程度,只分离长输管线打破省网的垄断也是不彻底的改革。也有专家指出,发达国家都是在天然气管网发展到了相当程度后才开始进行拆分和建立自由竞争市场,而我国现在中游管网仍不完善,贸然进行管网独立改革有很大风险,容易挫伤管网建设的积极性,可能解决的问题还没有新创造的问题多。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扩大天然气消费,降低成本。但在目前的状况下,天然气与煤炭竞争没有经济性,必须通过环保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约束提高煤炭的使用成本。当前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中仅占10%,发电仅占2.9%,管网独立并不能改变天然气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按照管网公司从原有垄断企业独立出来的程度,可以分为:各公司管道资产不完全独立,不改变所有权,仅业务独立,成立单独调度公司;长输管线,城市以上省管网实行法律层面独立,法人分开、人员分开,但不涉及城市燃气公司,仅分离输气与销售,输气环节实现第三方准入,城市内低压配气环节暂不考虑配受分离;“三桶油”、省级、城市燃气公司的管网资产完全独立,组建多元化结构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输气、配气与销售完全分离。目前很有可能会按照第三种方式进行管网独立。

         

        安徽能源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5 www.longefu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8102950号-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淮海大道与文忠路交叉口东南角 邮编:230011 电话:0551-62610538 62610539 (传真)

        招生热线:0551-62610936 62610938 技术支持: 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169号